• 摘要:历代学者对“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解读都存在问题。在《系辞》原文中,这两句话冠以“是故”,表明是对前面“乾坤其易之缊邪”一段的进一步推论和说明。《系辞》中的“易”有《易》之书、易道和...

    阅读全文
  • 关于理学基本问题,前贤已有许多精彩论述。例如牟宗三从道德形上学层面出发,提出理学核心议题是探讨道德所以可能的超越根据,亦即心体与性体的问题。此说深有所见,对于哲学地建立中国哲学大有助益;然而亦有所蔽,...

    阅读全文
  • 摘 要:上世纪书写中国哲学史的最初实践中,研究者试图从对普遍性的中国理解中发掘共相、理念或逻辑种属等西方哲学谈论的抽象实体。但观察中国古人对普遍者何以普遍的论证,非但不是在揭示普遍者作为抽象实体的意义,...

    阅读全文
  •   几个世纪以来,哲学家和伦理学家一直试图描述、定义和分类道德的概念,或者回答什么是“善”以及“做善事”。近年来,由于心理学等新兴学科和跨学科视角的加入,使得学界对道德问题的讨论呈现出繁荣的局面。与道...

    阅读全文
  • 哲学史专家钟肇鹏说:“广义的蜀学,其内涵和外延均相当于巴蜀文化。狭义的‘蜀学’就是指巴蜀人士的著作及论述巴蜀文化的著作,总称巴蜀文献。弘扬蜀学首先要加强对巴蜀文献的整理,宣扬蜀学,弘扬中华文化。”巴蜀...

    阅读全文
  • 摘 要:以儒学为主流的中国哲学的实在论与道德论,乃是以气论和仁学为核心的。在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中,如何理解天人合一非常重要,但我们也应注意天人有别的思想。只有在一合一分的天人之际视域中,方能更好地理解儒家...

    阅读全文
  • 伦理学视域下的人工智能发展 2024-02-19 作者:李志祥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诸多领域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其发展速度之快、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在给现代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留下了一些可能危及人类生...

    阅读全文
  •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1-2024 by www.cssn.cn all rights reserved

    阅读全文
  • 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日益强调传统文化复兴和中国文化主体性,由此促成了对于传统思想文化典籍的出版、阅读和研究的热潮。大体而言,传统中华文化乃是儒释道三位一体,此外又有诸子百家等为之辅翼。儒家在一定程度上...

    阅读全文
  • 摘要:徐复观晚年曾提出荀子是性恶心善说,但未做论证,从《中国人性论史·先秦卷》等徐先生的代表作来看,他是明确反对称荀子为心善的。***认为荀子主张心善,但又认为心善与性恶是矛盾的,其观点可概括为:心善...

    阅读全文
  • 摘要:清代乾嘉以降兴起撰作新疏的潮流,十三经中除了《礼记》皆有新疏问世。这些新疏虽然都是私家著述,但因作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综合来看属于群体现象,有其整体发展脉络和相同学术取向。由于各经内容有别,渊源...

    阅读全文
  • 美德伦理学是当代伦理学最重要的前沿理论之一。尽管这一学术概念的创立源自英美学界在20世纪中叶的讨论,但是,其中蕴涵的问题意识和思想旨趣却是当代伦理学理论亟待回应和发掘的共同内容。事实上,经过半个多世纪的...

    阅读全文
  • 摘 要:罗钦顺哲学对张载哲学的继承性并不似传统哲学史中所表述的那么强。具体而言,可以从三个方面证明:其一,在北宋五子中,罗钦顺主观上更欣赏的是程颢,而非张载。其二,在问题意识方面,罗钦顺讨论张载时更关心...

    阅读全文
  • ***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在新征程上,当代中国哲学承担的新的文化使命,就是以...

    阅读全文
  • “宋明理学”这个概念,是中国学术史上一个比较有确定性的名称,可是这个名称要细究起来也不能说是完完全全的科学,是大家约定俗成的。因为宋明理学诞生在北宋,可是一直延续到清代,因此如果按照这段历史来讲理学的...

    阅读全文
共4186条 上一页 1 ... 8 9 10 11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