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链接地址:

http://phil.bnu.edu.cn/

机构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科研的重镇之一,目前已形成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流动站、社会办学等系统的教学、科研体系,涵盖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三个一级学科,是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和研究的重要基地,各专业均具有雄厚的教学和科研实力。哲学学科在QS排名近年来稳居101-150位段,最高排名为全球高校第34位(2012年)。

  历史沿革

  哲学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成立于1953年的政治教育系。1979年6月,政治教育系分建为哲学系、政治经济学系、马列主义***思想研究所。哲学系以原政教系哲学教研室、哲学史教研室、逻辑教研室、中学思想政治课教育教研室为基础,整合相关部门组建而成,是新中国高等师范院校中的第一个哲学系。哲学系建系伊始,设1个哲学本科专业。1986年重新组建的政治教育系于1989年并入哲学系,哲学系本科专业增加为哲学、政教2个专业。1994年,中学思想政治课研究中心及《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社并入哲学系。同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哲学系增设法学本科专业。2002年,以哲学系的法学专业为主体,学校成立了法律系。同年,哲学系开始招收社会工作专业的本科生。2003年4月,在原哲学系的基础上,整合相关学术资源,成立了哲学与社会学学院。2015年1月,学校进行学科调整,社会学从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分离,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更名为哲学学院。

  学科发展

  学院拥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自主设置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2个本科专业:哲学、思想政治教育。经过学科融合,学院获得了国家重点学科1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北京市重点学科1个(外国哲学),哲学学科进入“211”二期建设,以学院为主要依托建设了“985”工程“价值观与民族精神”哲学社会科学国家重点创新基地,学院牵头建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

  学术研究

  学院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色和学术传统,在认识论、价值哲学、人的哲学、生存哲学、儒家哲学、中国传统政治哲学、易学哲学、人本主义、西方历史哲学、普通逻辑、科学技术哲学等领域,获得了丰硕成果。“十二五”期间,学院教师获准国家重大项目6项,重点项目5项,其他项目58项;到账科研经费不断增加,累计达到1572余万元;出版论著、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稳步提高,SSCI、A&HCI收录论文数量及外文论著数量显著增长;获得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6项,获得北京市哲社优秀成果奖3项。

  学院主办的三个刊物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和广泛的社会影响。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是国内唯一面向全世界发行的纯英文哲学学术期刊,已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哲学界的重要窗口。《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是国内首家以当代中国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期刊,引领了国内哲学和价值学研究。《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国内面向中等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最早创刊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哲学研究成果的普及教育和实践应用。